台灣稅務申報: 關於台灣稅務申報應該知道的資訊

台灣稅務申報: 關於台灣稅務申報應該知道的資訊

台灣稅務申報

為了確保符合規定和財務效率,個人和企業了解台灣的稅務系統是非常重要的。本指南提供台灣稅務重點的精簡概覽,包括個人所得稅、公司稅、加值型營業稅(VAT)和其他稅務。  

從外籍人士了解納稅義務,到企業進行稅務規劃,本文提供清晰且實用的見解。我們將深入探討扣除額、免稅額,以及在台灣有效管理稅務的策略。  

無論您是剛到台灣,或是已在此生活多年,掌握台灣稅務系統都是財務成功的關鍵。加入我們,一起解讀台灣稅務框架,讓您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,以符合法規並優化財務。 

台灣稅務系統

台灣的稅制體系區分為地方與中央兩級。財政部依據法律明定的多項稅目,負責向個人及法人徵收稅賦。 

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則仰賴地方稅務機關徵收建築、土地及不動產取得等相關稅賦。  

此外,台灣政府設有多種直接稅負類別,包括以下項目: 

  • 契稅  
  • 房屋稅  
  • 土地增值稅  
  • 田賦  
  • 地價稅  
  • 贈與稅  
  • 期貨交易稅  
  • 證券交易稅  


台灣在地方及中央層級亦設有多項不同的間接稅負。
  

台灣所得稅

台灣的所得稅分為個人所得稅和營利事業所得稅。以下是兩者之間的差異:  

1. 個人所得稅

若您一年內在台灣停留超過182天,您將被台灣稅法認定為稅務居民,並須就台灣境內及境外所得進行最低稅負制計算。. 

對於稅務居民,稅率將依據您的應稅所得,從5%40%不等。若您在一個曆年內於台灣停留少於183天,您的所得將依據所得類型,按18%21%的固定稅率進行扣繳。

2. 營利事業所得稅

在台灣的營利事業組織,必須記錄所有境內及境外(全球基準)的營業收入。營利事業所得稅固定為20%。每年51日至531日期間,公司必須提交結算申報書,以申報其營利事業所得。若您的會計年度並非自11日至1231日,則您必須在會計年度結束後的五個月內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。  

若有來自台灣境外的所得,依相關國家稅法規定繳納的所得稅,可以從營利事業所得稅總繳納金額中扣除,但不得扣除超過依台灣適用稅率計算之稅額。 

3. 扣繳稅款

扣繳稅款是由所得的支付者而非收款者向政府繳納的所得稅。因此,稅款從收款人的所得中扣留或扣除。以下列出台灣境內所得來源的一般扣繳稅率,適用於稅務居民和非稅務居民受益人。  

所得類型 

稅務居民  

非稅務居民  

退休金所得  

6%  

18%  

獎金  

10~20%  

20%  

租金、權利金、專業服務費  

10%  

20%  

利息  

10%  

20%  

薪資、工資、佣金  

5%  

18%  

股利  

0%  

21%  

加值型營業稅 (VAT)

台灣的公司稅或加值型營業稅系統,與數個歐洲國家的系統大致相似。除非稅法另有規定,否則在台灣境內銷售的商品和服務,其供應鏈的每個環節均會徵收加值型營業稅。  

進口商品的營業稅,依據法定稅率及扣除關稅、貨物稅與(如適用)菸酒稅後的總價值計算。  

營業稅或加值型營業稅稅率如下表所示 

營業類型  

稅率  

一般稅率  

5%  

小規模營業人  

1%  

小規模農產品供應商或農產品批發商  

0.1%  

提供陪侍服務的咖啡廳和酒吧  

25%  

提供娛樂節目的夜總會和餐廳  

15%  

再保險保費收入  

1%  

出口商品和服務  

0%  

台灣印花稅

印花稅是對付款收據、動產買賣契據、不動產交易,以及契約協議等徵收的稅款。 

下表總結了應稅憑證的類型及其相關稅率。 

憑證類型  

稅率  

不動產交易契據  

0.1%  

契約協議  

0.1%  

動產買賣契據  

NTD$12  

付款收據  

0.4%  

支付印花稅是簽署或開立憑證者的責任。若雙方均選擇保留正本憑證,則雙方都必須就各自持有的正本憑證繳納印花稅。 

貨物稅

貨物稅是對特定進口或國產商品徵收的一次性稅款。  

證券交易稅

除政府債券和部分免稅證券外,所有證券交易均需課稅。  

證券交易類型  

稅率(按賣出價格計算)  

期貨交易  

0.000001% to 0.6%  

股票和選擇權  

0.3%  

台灣的稅務申報與繳納

幸運的是,台灣的稅務系統相當簡便。您可以選擇兩種方式:親自前往稅務機關與專業人員諮詢,或使用台灣的電子申報系統。您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繳納稅款: 

  • 電匯  
  • 使用簽帳卡或信用卡付款  
  • 以支票付款  
  • 現金  

儘管台灣有多種稅務類別,但外籍人士在台灣的稅率通常比許多其他國家低。此外,台灣為海外居民提供了一個易於使用的稅務系統。  

台灣外籍人士與外國人的報稅指南

居留身分與納稅義務

對於在台灣的外籍人士而言,是否需繳稅取決於其居留身分。若在一個曆年內於台灣停留183天以上,通常會被視為稅務居民。稅務居民須就其台灣來源所得繳稅,並可能需申報特定的海外來源所得。非稅務居民則僅需就台灣來源所得繳稅,且通常以固定的扣繳稅率計算。因此,確定居留身分是進行台灣報稅的首要步驟。 

申報海外來源所得

稅務居民若其海外所得超過特定門檻,即使該筆所得已在國外繳稅,仍需向台灣國稅局申報。台灣已與多個國家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,但每項協定條款皆不相同。申報時應備妥相關文件,如國外納稅證明與收入報表,以確保合規並申請可抵免的稅額。 

扣除額與相關文件

外籍人士可享有台灣的各類扣除制度。標準扣除額會自動套用,但若有撫養親屬、教育費用或保險費用等項目化扣除,也可進一步降低應稅所得。通常需提供中文(繁體)版本的證明文件,因此提前準備對於順利報稅至關重要。 

提前報稅-針對即將離境的外籍人士

外籍人士若在稅務年度結束前離開台灣,必須於離境前完成「提前報稅」。這樣可以確保所有所得都已申報,也能避免日後返回台灣或申請退稅時產生困難。 

台灣報稅的罰則與常見錯誤

逾期或錯誤申報的後果

未在申報期限內完成報稅將可能遭受罰款,且延遲時間越長,罰金越高。若有低報所得,還可能需繳納補稅與利息。在嚴重情況下,屢次違規可能引發稽查與更深入的調查。 

稽查方式

台灣的稅務稽查通常以文件審查為主,常因所得申報不一致、扣繳憑單不符或不尋常的海外交易而觸發。建議納稅人至少保留五年完整且準確的報稅紀錄,以降低未來爭議風險

納稅人常見錯誤

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是未申報超過門檻的海外所得。其他常見失誤包括誤用扣除項目或未申報符合資格的支出。許多納稅人也常在最後一刻才準備文件,導致錯誤增加,並錯失節稅機會。 

避免罰則的最佳做法

提前準備、仔細審核扣除項目並保持報稅文件的有序整理,是避免台灣報稅錯誤的關鍵。透過積極應對,納稅人不僅可降低罰則風險,還能確保報稅流程順利、無壓力 

結論

在台灣報稅其實很簡單。我們相信這篇文章中所分享的資訊,能幫助您更清楚了解在台灣報稅的流程。一旦您明白稅額是如何計算,以及自己屬於哪一類稅務身分,就能清楚掌握扣除額是如何產生的,不再感到困惑。若您有任何與稅務相關的疑問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,我們將會迅速回覆並提供協助。 

台灣報稅常見問題

我何時需要申報稅務?

在會計年度(會計年度與曆年相同)結束後的5月1日至5月31日。

如果您要離開台灣且不打算返回,您必須在離境後十天內進行提前報稅。我們建議您親自前往稅務機關辦理提前報稅。

非稅務居民的薪資所得稅率是多少?

非居住者若每月薪資達新臺幣42,885元(以2025年為準),其所得稅稅率為18%。每月薪資低於新臺幣42,885元的非居住者,則需繳納6%的所得稅。

標準扣除額如何計算?

標準扣除額為新臺幣131,000元,適用於單身納稅人(以2025年為準);已婚夫婦的標準扣除額為新臺幣262,000元。請注意,若選擇列舉扣除項目,則不得申報基本扣除額。

我該如何在台灣申報個人所得稅?

您可以選擇電子申報或親自前往稅務機關辦理。若您親自前往辦理,申報時間不到20分鐘。此外,您也可以選擇電子申報,省去外出的麻煩。
如需下載外籍人士適用的電子申報系統,請造訪以下連結: http://tax.nat.gov.tw/info_IFNen_download.html?id=9#
使用護照號碼提交申請時,請使用您最新的護照,即使您申報的年度是在您取得新護照之前。

若我在申報個人所得稅時有疑問,我應該聯絡誰?

如有特定疑問,請致電台灣稅務機關,電話號碼為+886-2-2311-3711。按7可轉接英文服務。

相關文章